张晓芳 陈文杰2
随着白色金针菇消费量的增加,栽培量也在逐渐增加,一些新的地区和栽培户也纷纷加入了白色金针菇的栽培,但因为各地区栽培使用的菇棚结构各式各样,使得新的栽培者难以选择,笔者于2005年以来,试验在河北行唐县进行。对金针菇主产区进行了菇棚的选择试验,结论如下,希望给大家一个参考。
菇房(棚)是金针菇生长发育的场所,其设施自接影响到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等环境因素控制,因此应根据气候条件和栽培习惯来选择不同类型菇房(棚)设施。菇房建设应选择排水方便,周围环境清洁而开阔的平地,远离鸡棚、畜舍、排放“三废”的工厂及饲料仓库,近水源和道路,菇房的方位为坐北朝南。
1.标准菇房
建造的标准菇房的规格以内径宽7.5m,长度20.8m,有效栽培面积150m2为宜,若菇房内距过宽,则中部通风不良,容易出畸形菇;过窄,则菇房利用率不高,而且不利于保温;在河北省的太行山区,冻土层厚约0.7m情况下,墙壁做成夹心墙,墙两侧为0.12m宽的砖,中间夹1层0.l0m厚聚苯乙烯泡沫板(阻燃型,18kg/m3),每隔4m做一个0.34m× 0.34m砖挡,内外墙粉刷,房顶用角铁焊成人字形,用脚铁架做脊檩和檩,依次覆盖PVC塑料板,1层
0.08m厚泡沫板,上覆盖瓦楞铁板,地面上铺混凝土,菇房南北墙2.5m,东西山墙最高处(山墙中间)3.5m,菇房内地面高于菇房外地面0.10~0.20m,以利于排水,两座菇房南北相距8m,东西相距3~5m。门设在南墙的中间,宽1.2m,高2m,南北墙分别设上、下两排通风口,通风口正对南北向走道,通风口喇叭形,大口直径0.30m,小口直径0.20m,长为墙的宽度,上通风口外大里小,下通风口外小里大,上通风口离房檐0.30m,下通风口离地面0.20m,拔风筒设在屋脊处,在每条南北向走道的上方,其上端直径0.30m,下端直径0.40m,高1.20m,每个通风口、拔风窗口设可开启的门、防鼠网和16目的防虫网。中央空调系统调温。每个菇房内设置一个自来水龙头和一个储水桶。
床架结构与排列通常采用竹木结构,也可采用混凝土做立柱床架的方向应和菇房方向垂直排列,每座菇房设17架0.2m宽的床架,两列床架之间和床架与床架与东、西、南三面墙之间的距离均为0.80m,床架与北墙间距1. 2m每个床架高 5层,层间距0.4m,最下层距地面0.3m,最上层离屋顶1.2~1.5m。
特点:夏季最高气温(关闭门窗)不超过25℃,菇房内空气流通,保湿性好,日夜温差可调控,光线较暗。投资量较大。
从栽培效果观察,栽培品质和生物学效率均较为理想,是理想的栽培场所。
2.碉堡式菇房
标准棚建造选用土墙打造,内径长15米×7米,下挖0.7米,上边土墙打造1.3米总高度2米,总面积105平方米,土墙厚度下面为1 米,上面为0.50米左右;土墙四周开排水沟确保暴雨时不致冲毁土墙,用砖垒0.24米长宽墙垛在棚内垒栽培床架,床架之间距离85厘米左右,每一床架宽0.24米(即一个砖长),上下设5层竹竿架,层距约0.40米(6层砖),每一层架两根竹竿,竹竿间距10~12厘米。每棚可建11~12列床架,架与架间隔1米,每隔1米垒一砖垛为一档,下层距地面0.30米,北侧留1米宽人行道,菇房两侧留有上下通风口,通风口尺寸为0.12×0.24米,不需通风时将口堵上;棚内上边用竹竿结网,网上盖塑料布和麦秸或玉米秸,厚度不少于0.20米。一般不设置增温取暖设施,对水源要求就是在附近能取到洁净的水即可。棚之间的距离不少于3米。
实际栽培面积按总面积×52%×4层,每个棚室投料5吨左右。菇房内不设加温设施和加水设施。
特点:造价低廉,温度稳定、保湿性能好,利于调节光照度,利于调节二氧化碳浓度,结构简单,适合一家一户生产,但对季节和气温的依赖性较强,调温能力差。
从结果看,这种结构的菇房适合顺季栽培白色金针菇。
3.地沟式菇房
从地面下挖50cm,挖出的土堆放在四周作为土墙,内径宽6~6.5m,长30m,场址选择应选择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水源近,上层厚上质粘结构坚固的山坡地菇房的方位,地下2m深处不能有岩石层,菇房的规格坑道一般以内宽6.5m长30m为宜,深挖地下2m,将挖出土堆放在坑道四周夯实筑墙,南墙高为0.5m北墙1.5m,房顶构造为每3m一个铁架(麻花钢筋焊接),每3米间有9根竹竿梁(两根竹竿为一根),每根竹竿1.2m,每0.40m拉一根8号钢丝,共拉15根,盖上1层塑料薄膜,1层遮阳网,2层草帘,气温低时把遮阳网放在塑料薄膜下,白天卷起草帘,提高坑道温度,气温高时,把遮阳网放在塑料薄膜上,摊开草帘降低坑内的温度,坑四周开排水沟确保暴雨时不致冲毁坑道。
床架结构与排列靠南侧东西走道宽lm,其余同碉堡式菇房。通风设施在南侧中心修1条1.2m宽的斜面坡道为坑道入口,坡道近坑道处做1个宽1.2m,高2m的门,坑道南北两侧挖隧道做下通风口,在南北墙上挖上通风口,拔风筒设在靠北墙屋顶上通风口,拔风筒其他规格要求同标准菇房。
菇房内不设加温加水设施。这种菇房形式适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栽培金针菇使用。
此种菇房特点:夏季最高气温(关闭门窗)坑内不超过25℃,冬季不加温条件下利用太阳能可使坑道内温度保持12℃以上,菇房内空气流通保湿性能好,日夜温差可调控,光线较好。
4.蔬菜温室式菇房
菇棚的规格一般以内距宽8m,长20.8m为宜,菇棚南北侧高3m,东西侧最高处4m,建筑材料可选择小杉木,竹子,床架一边的立柱直到棚顶,另一边立柱高2m,棚顶的檩用弓形铁架(或石膏、水泥等材质)做成,再在檩间用8号铁丝连接拉紧,棚顶覆盖塑料薄膜和遮阳网,上面加盖草帘,草帘用绳子压紧以防止风吹走草帘。菇棚四周开防洪沟。在棚的北墙上距棚内地面0.4m高处每隔1.2m开一个0.3m见方的通风孔。此棚不设加温设施加水设施。
棚特点:棚内空气流通,特别是在多雨季节还能保证棚内食用菌子实体有一定蒸发量,促进培养基内营养物质流动输送到子实体,增加子实体重量,夏季棚内气温较低冬季棚内气温较高,日夜温差可调控,保温性能好,光线较好。
这种菇房结构不太适合金针菇的栽培。
在各菇棚中进行出菇试验,试验中除菇房不同外其他条件均选用相同的条件,总结各种形式菇房出菇情况,总结如下: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各种式样的菇房在栽培白色金针菇时,标准菇房的管理最简易外观品质最好,生物学效率最高,但这种菇房造价较高,适合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工厂化周年生产,在太行山区现阶段推广有一定难度;其次是碉堡式菇房和地沟式菇房,但试验中发现地沟式菇房栽培的金针菇因为通风效果不好容易形成水菇(菌盖因为水分过大呈半透明状,这种菇极不耐储存),而碉堡式菇房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但第一年新建碉堡式菇房也容易造成水菇情况,原因新建菇房土中含水量过高,大量蒸发出水分到菇房所致,因此要求新建菇房是要早些时间建设,在使用前使构建菇房的土中的水份大量蒸发后使用;蔬菜温室式菇房因其保温保湿效果差造成各方面指标均不理想,这种菇房不适合用作金针菇栽培。
综合以上结果,碉堡式菇房是在投资较少的情况下最适合现阶段太行山区一家一户的金针菇栽培用菇房形式。